(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8日專電)印度官方新聞信託社今天報導,本月20日,印度將從南部小島斯利哈里柯塔(Sriharikota)太空中心發射一枚間諜衛星,協助監視邊界安全,防範恐怖份子滲透。

 

報導引述未透露姓名高級官員的話說,這枚300公斤的間諜衛星,是以色列協助製造的雷達成像衛星,將使用印度自製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報導說,這枚具有先進遙感成像功能的間諜衛星,攜帶一部合成口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將停留在地表上空約550公里高度,無論是白天、夜晚甚至雲層密佈的各種氣候狀況,都能夠對地面進行全天候監測和拍攝。

 

  報導引述要求匿名官員的話說,這是印度首次擁有這種高敏感度的衛星,主要用途雖然是國防和偵察,但也可以用於災難防範,例如觀測颶風、洪水、旱象和有關的農業活動等。

 

  這名官員又說,印度去年1月協助以色列航太研究中心發射一枚偵察衛星後,發現這枚衛星的功能正符合印度需要,因此也要求以色列代為製造一枚。

 

tcgsastro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鄰近美國內華達州三七五州道、向來被飛碟迷視為五角大廈藏匿幽浮與冷凍外星人屍體的「五十一區」(Area 51),堪稱全球最知名也最神秘的軍事基地,美國政府直到六年前才承認該基地的存在。但根據曾任職於五十一區的前軍官與工程人員的說法,五十一區裡只有優秀的工作團隊,沒有飛碟與外星人。

 

前軍官與工程人員出面說明

 

充滿神秘色彩的五十一區是所有現代飛碟理論的核心,甚至是政府欺瞞人民的象徵,難怪五十一區旁的內華達州三七五州道又被稱為「外星人公路」(Extraterrestrial Highway),以及五十一區成為電影「ID4星際終結者」(Independence Day)中外星入侵者與地球英雄對戰的地點。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網站十日報導,隨著中央情報局(CIA)開始將有關五十一區的最高機密計畫解密,曾任職於五十一區的軍官與工程人員現身說法,揭開——或說是粉碎了五十一區的神秘面紗。

 

七十二歲的前五十一區特殊計畫工程師巴恩斯說,當年根本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連枕邊人也不曉得自己的老公在哪裡上班。巴恩斯原為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的電子工程師,後被中情局借調加入一個專家小組,在五十一區協助研發與試飛極機密的A-12 OXCART間諜飛機。巴恩斯說,洛克希德公司出品的A-12 OXCART能在二萬七千多公尺的高空以三千五百四十多公里的時速飛行,速度之快無人能及,肉眼只能看到一道閃光,而這恐怕就是五十一區被謠傳是外星人庇護所的原因。

 

就某方面來說,巴恩斯認為,飛碟傳說反而有助於掩護在五十一區進行的真正機密任務,「我們認為這是意外的收穫,(飛碟謠言)讓我們更容易掩飾我們的工作。」若真要問有沒有飛碟,巴恩斯說:「我們就是飛碟。」

 

當年負責監督間諜飛機燃料補給的馬汀,也念念不忘任職於五十一區的往日時光,並對曾締造的成就引以為傲,「那是我合作過最優秀的一群人」。對於五十一區的外星人與飛碟傳說,現年七十七歲的馬汀說,民眾的想像力很豐富,「我們(對這些傳聞)一笑置之」。

 

不過,飛碟專家對這些「內幕」並不買帳,認為這些說辭不能完全排除五十一區是「飛碟之家」的可能性。核子物理學家兼幽浮研究者傅瑞德曼就說,即使這些人說的是事實,但搞不好他們其實並不知道當年五十一區另有蹊蹺。

 

tcgsastro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尋獲撞擊地球小行星的碎片
發布單位:天文館發布日期:2009-04-01

去年10月6日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長約4米,重約83噸的小行星2008 TC3,計算結果顯示,2008TC3撞擊地球的機率高達100%。此時距離它抵達地球大氣層前只有19個小時,不過這顆小行星在闖入大氣層後沒有完全燃燒殆盡,殘餘物墜落於蘇丹北部努比亞沙漠外圍約30公里處,墜落散佈了許多小行星的殘骸,重約 3.95公斤。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全程追蹤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過程。科學家們認為,和 1908 年橫掃西伯利亞森林的通古斯天體一般大的小行星可能每 200 年就會撞擊地球一次,一旦這些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它們在撞擊地球後就會發生爆炸或者解體。如果一顆小行星在一座城市上空爆炸或者直接相撞,那麼就將會帶來毀滅性的巨大災難。天文學家指出,雖然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出現小行星會撞擊地球,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對存在威脅性的小行星進行摧毀是十分有必要的,甚至這種具有威脅性的小行星要比電影中更複雜。目前,避免這種災難的最好方法就是改變小行星撞向地球的運行軌道。

tcgsastro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新社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28日電)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說,發現號太空梭和7名太空人已成功結束13天的飛行任務,安全降落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在9天的停靠國際太空站期間,發現號太空梭組員放下太空站的新組員若田光一,並且接回太空站太空人馬格諾斯 (Sandra Magnus)。

 

太空梭在越過中美洲墨西哥灣上空後,在響徹甘迺迪太空中心,象徵勝利的雙音爆聲中安全降落。

 

重達百噸的太空梭從距離地球350公里的太空降落地球大約花了一小時多一點的時間。由於登陸地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上空雲層太低和有強風,航太總署曾取消了這艘龐大太空梭笫一次降落的計劃。(譯者:簡長盛)

tcgsastro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譯羅彥傑/綜合二十五日外電報導〕天文學家首次偵測到小行星撞地球的過程,而且是從它尚在太空期間一直追蹤到它墜地,最後並進行隕石蒐集與分析。這項刊登在「自然」科學期刊的研究,不僅讓科學家更進一步認識F型小行星,或許也能啟發他們思考未來如何避免發生行星撞地球的悲劇。

 

此一四公尺寬、八十三公噸重、約巴士大小的小行星,是在去年十月抵達地球前十九小時被發現,也因此天文學家有史無前例的機會,觀測其最後拋射路線及化為火球的一幕。類似這個小行星大小的物體,在太空中難以偵測,每年有三至四顆撞地球。

 

令人訝異的是,小行星有部分殘餘並未在進入大氣層期間完全燒毀,而是落在蘇丹北部綿延約二十九公里的努比亞沙漠。到了十二月,天文學家動員蘇丹喀土木大學的四十五名學生與老師,在沙漠排成一列蒐尋隕石碎塊,最後找到兩百八十塊隕石,重量從一.五公克到二百八十三公克不等,合計約四.四五公斤,整個過程猶如大海撈針。

 

加州「尋找外太空智慧研究院」(SETI)天文學家傑尼斯坎說,追蹤到小行星的機率,「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參與監控這顆小行星的北愛爾蘭貝爾發斯特皇后大學教授費茲蒙斯則指出,科學家現在不僅能預測小行星將撞向何處,而且還能提前預警,馬上取得其相關資訊。

 

美國亞利桑納州一名業餘觀星家,去年十月六日呈報其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座標給麻州劍橋市的小行星中心。這只是數百次例行紀錄之一,但電腦系統卻神奇地拒絕這筆額外的資料。該中心主任斯帕爾告訴「自然」:「我一見到這筆資料並以手動方式做出軌道,就清楚發現它正撞向地球。」

 

這顆小行星的體積與明亮度應不致對地球構成危險,但斯帕爾依照標準安全程序的作法,直撥航太總署(NASA)熱線。他也提醒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切斯理,後者馬上計算小行星軌道。電腦程式顯示,小行星撞地球的機率達百分百,將在十三小時內撞擊大氣層,力量相當於一至兩公噸的TNT黃色炸藥。

 

它被命名為2008 TC3,後來改名為「艾瑪哈塔.席塔(阿拉伯語意思為六號車站)」。它被歸類為F型小行星,屬於非常罕見的隕石類別。僅一.三%的小行星屬F級,形成於四十五億年前,與地球及太陽系其他行星約莫同時。此後它大多數時間在火星與木星間的外小行星帶上繞著太陽運行,一場碰撞使其進入另一條軌道,與地球距離拉近,最終在地球重力協助下走上撞地球之路。

 

待在努比亞沙漠火車站「六號車站」及哈爾發鎮民眾,都回報說見到「類似火箭的火球」。在非洲上空的荷航駕駛員,也在2008 TC3以每秒一萬二千公尺速度衝撞大氣層時,回報說見到地面上有明亮閃光。

tcgsastro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