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巴黎二十三日電) 歐洲太空總署昨天表示,美歐偵察太空船「尤利西斯號」接近壽終正寢,它已繞行太陽十七年,壽命幾乎是原先預期的四倍。
尤利西斯號是執行歐洲太空總署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聯合任務,一九九零年由太空梭發射,首項任務是研究太陽兩極上下方的太空環境。
這項探測是在太陽廣大、繞轉一圈需要六年的軌道上進行,太空船在繞轉期間曾遠至木星的軌道。
放射性同位素提供尤利西斯號通訊與科學設備以及加熱器的動力,加熱器可以暖化聯氨燃料,因當氣溫低於攝氏零下兩度時,這種燃料會結冰。
但是當同位素燃料幾乎耗盡時,太空船無法再傳回大量的資料,也不能避開太空的冰冷。
結果是,燃料線會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內結冰,使尤利西斯號無法操縱,且注定永遠繞著太陽運轉。
此項計畫的首席科學家暨任務管理者馬士登說:「尤利西斯號是了不起的老機器,它締造了偉大的科學事業,且壽命遠較我們所預期的長久。」
歐洲太空總署在新聞稿說,在這艘太空船壽終正寢前,此項計畫的團隊仍將儘可能的讓它運作久一點。這艘太空船將在下個月或下下個月壽終正寢。
歐洲太空總署表示:「尤利西斯號傳回的大量資料,永遠改變科學家看待太陽及其對週遭太空影響的方式。」
- Feb 24 Sun 2008 01:42
偵察太空船繞行太陽十七年 即將壽終正寢
- Feb 24 Sun 2008 01:41
研究:火星曾從內部湧出汪洋般水量到地表
(法新社巴黎二十一日電) 根據昨天發表在「自然」期刊的一項研究,散布在火星表面大型盆地邊緣的扇狀三角洲,可能是從這個紅色行星深處湧出的龐大水流所形成。
科學家三年前首度觀察到這些散布著奇怪階梯狀平台的三角洲,其來源與型態一直讓他們感到困惑。
火星表面目前相當乾燥,但是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其表面多達三分之一曾被海洋覆蓋。
不過科學家對這些水流的來源看法歧異,有時候意見十分分歧。
荷蘭烏特列茲大學以卡洛為首的四位研究員,利用美國火星探測器所拍攝的衛星影像與地形資料,假設這些獨特的結構僅可能源自注滿大型盆地的單一事件。
他們昨天發表的研究報告也作出這樣的結論,即水流是在數十年之間湧出,而非許多科學家所認為的數百萬年。
水也不僅是流出一點點。
卡洛說:「水量是密西西比河十年的流量,或是萊因河一百年流入一百公里寬盆地的總量。」
下雨無法解釋在這麼短時間內出現的這麼多水量,這意味水是從火星深處湧出。
卡洛的發現支持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該項研究暗示火星曾經有縱橫交織的地下水系統,且這個系統如網狀遍布於整個火星。
但是如階梯般降至盆地的奇特扇狀地質結構仍無法獲得解釋。這些結構符合火星內部湧出龐大水流的理論嗎?
為了找尋答案,這些研究人員改善他們首次在中學科學課程中所做的實驗。
目前在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擔任地球科學研究員的卡洛說:「地球上沒有階梯狀的扇狀地形,所以我們必須建造一個。」
科學家在滿房間的沙中挖了一個仿造的坑,然後模擬水流流入沙坑的情形。
由水流注入所形成的扇狀結構,在與坑內逐漸升高的水位接觸後,就出現階梯狀地形,極像在火星上所觀察到的階梯狀平台。
卡洛解釋說:「當水流過一個水道,就會侵蝕沉積物,水成扇狀散開,所攜帶的沉積物沉澱後就形成三角洲,盆地也呈現階梯狀。」
卡洛指出,火星上可能還有其他水源,他的理論只能解釋美國火星探測器所拍攝衛星影像以及雷射測高儀所收集資料顯示的數十個較大盆地,這些盆地平均寬度為一百公里。
- Feb 24 Sun 2008 01:39
地球末日將近? 專家:還有七十六億年
(法新社巴黎二十一日電) 大消息:地球氣數已盡,將只剩一丁點,然後遭到垂死的太陽吞噬。
不過別急著將所有存款奉送給末世教會,因為天文學家說,還要七十六億年,大難才會臨頭。
這個特殊數據公佈在英國線上公開期刊「天體物理學」。
英國南部薩塞克斯大學天文學名譽講師史密斯曾算出,一旦太陽燃燒殆盡,就會膨脹、變成危險的「紅巨人」。
地球會遭受重創、燒得只剩一丁點,不過史密斯認為,地球最後不會毀滅。
史密斯目前與墨西哥瓜納華托大學的施若德合作。他已重新計算過數據。不過可惜的是,結果顯示,地球死期已到。
史密斯表示:「太陽表面稀薄大氣層將大幅延展,遠超過肉眼可見範圍,將擴及地球繞行軌道。」
「低密度氣體的拉力,足以將地球吸納入氣層內部漂浮,最後它將逃不出太陽的掌心,從宇宙蒸發。」
而地球上的生物將早在這種情況發生前,就感到不適。
十億年後,海洋就會因太陽緩慢擴張而蒸發枯竭,水蒸氣(一種強有力的溫室氣體)將會充斥大氣層,使全球暖化一發不可收拾。
史密斯描繪出兩種逃生方式,不過都相當地科幻。
一種方式是,藉由附近小行星的引力,逐漸將地球拖離危險區域。
史密斯說,如果沒有估計錯誤而讓地球反而猛把小行星拉向自己的話,光是六千年的小行星推力,就足以讓地球苟延殘喘至少五十億年。
他說:「更安全的逃命方式,就是建造如同星際『救生筏』的艦隊。不過它不但要在太陽影響範圍之外,還要近得足以使用它的能量。」
- Feb 20 Wed 2008 20:35
看得到用不到 土星衛星能源蘊藏量比地球還多
法新社巴黎十三日電) 想想看!有一個地方充斥著碳氫化合物的含量,遠超過任何一個德州油商所能想像,同時還不屬於任何個人或公司,根本沒有人要。
問題是:這麼大量的能源儲藏在距離地球至少有十二億公里遠的一個荒涼地方,那裡溫暖的日子表面溫度少說也有攝氏一百七十九度。
歐洲太空總署今天表示,這些都是探測土衛六(又稱泰坦衛星)任務小組所獲得的新發現。土星橘紅色衛星上的液態碳氫化合物含量,是地球上已知的石油和天然瓦斯含量的數以百倍計。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所發布的新聞稿,在坦泰衛星上,大量的甲烷和乙烷從天上像下雨般落下,形成廣大的湖泊和海洋,複雜的有機分子tholins組合成油性沙丘。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勞倫茲表示:「泰坦衛星被碳化合物包圍。它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有機化學工廠。」
科學家利用太空探測船卡西尼所傳回的數據加以研究、分析。研究人員希望,透過對泰坦星球上的碳化學物質了解,可以找出地球上以碳以為基礎的生命源起。
- Feb 20 Wed 2008 20:33
火星鹽分太高不適合生命生長
美國太空總署表示,根據火星探測車「機會號」在火星地表收集到的資料顯示,火星鹽分太高,不適合任何生命成長。
太空總署專家說,資料顯示,保留在火星岩石內的水分含有高濃度的鹽分,即使是生命力超強的有機微生物也難以存活。
火星探測小組專家「克諾爾博士」說,他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研究火星古代平原上的岩石,結果發現,這個環境鹽分過高也過酸。
「克諾爾」在波士頓的「美國先進科學協會」年會上發表演說,他指出,根據資料,火星在過去四十億年期間,都不適合任何生物生長。
美國太空總署的兩架火星探測車「精神號」及「機會號」到目前為止,已經在火星表面探測了140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