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新日期:2008/10/04 10:52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太陽系外圍並不像天文科學家原先預測的那麼擁擠!由台美合作的「中美掩星計畫」研究團隊觀測評估,太陽系外圍的天體數量僅天文學過去推估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對太陽系的形成與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線索。研究成果也已刊登在本月出版的《天文物理通訊》期刊。

 

 國際知名天文學者、中央大學副校長葉永烜指出,太陽外圍天體數量不如天文學者原先預期的那麼多,「讓人感慨我們對於古柏帶、甚至是太陽系形成的一無所知。」這項研究發現是由「中美掩星計畫」(TAOS)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鹿林天文台,設置的三座五十公分口徑望遠鏡,監測近千顆恆星光度變化的分析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這項計畫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美國哈佛大學和瑩倫斯利物摩國家實驗室,以及韓國延世大學等國共廿四位學者,中大天文研究所博士班七年級張智威因負責撰寫電腦程式,分析七十億筆觀測資料,掛名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

 

 張智威表示,TAOS觀測研究的天體位於太陽系外圍,被喻為彗星貯藏庫的古柏帶,利用掩星技術觀測太陽系外圍,直徑僅一公里的小型天體,在地球現有的最大型望遠鏡也無法看到這麼小天體的情形下,TAOS為全球目前唯一能夠有系統研究太陽系小型天體的計畫。

 

 中大天文所教授陳文屏指出,掩星技術是利用TAOS廣角望遠鏡監測遙遠的恆星光度變化,若有小型天體從恆星與地球之間穿越而過,恆星星光就會短暫消失,研究團隊即可據此估計太陽系外圍的小型天體數量。這次發表的論文是研究團隊根據TAOS建置的三座望遠鏡在二○○五年二月啟用以後,第一批(累積到二○○六年底)觀測資料的分析結果。

 

 讓研究團隊訝異的是,在接近二年、監測近千顆恆星,高達近七十億筆觀測點資料中,竟然沒有偵測到任何掩星事件發生。張智威強調,這樣的結果顯示,太陽系外圍的天體數量並沒有天文學家過去所預期的那麼多。但張智威解釋,「零偵測」並不代表太陽系外圍完全沒有小型天體,就如同「毒奶粉事件」的「零檢測」,並不代表完全沒有三聚氰胺

 

 研究團隊以統計學模式還原「零偵測」在天體所代表的數量意義,發現太陽系外圍的天體數僅有天文學家過去預期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每個平方度(相當於一個月亮所佔的天域)天體數量最多為一億個,遠低於天文學家過去推估的十億到一百億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cgsastroclub 的頭像
    tcgsastroclub

    中女天文許你一顆星

    k2239p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